眼下各地小麦正由南向北渐次成熟,可以说丰收在望,但近期小麦主产地的天气却是阴晴不定,让人心急,担心这“烂场雨”会影响小麦的收成。一面是农时不等人,另一面是天公不作美,在这样的条件下,今年要抢出个丰收年,压力可是不小,该怎么办呢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胶州市铺集镇鹿家村,小麦进入灌浆成熟后期,正由青转黄,丰收在望。
各类农机同步准备 有效衔接夏收与夏种
各地紧抓小麦抢收烘干晾晒 力保夏粮颗粒归仓
雨过天晴,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刘店镇麦田里,收割机来往穿梭、机器轰鸣。“农时不等人,抓紧下田作业!”来自河北省新乐市赤支村的跨区机手刘建欣说。伴随收割机匀速行进,麦粒被源源不断地送进了运输车,早上8点进田,不到中午,20多亩麦田就全部收完。
当前,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。5月下旬,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,对夏收带来一定影响。应对持续阴雨天气,农业农村部印发紧急通知,要求相关省份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。各地积极行动,科学调度,精准对接,加快推进抢收进度,力保夏粮颗粒归仓。
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,截至6月1日17时,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5700多万亩,进度近两成。湖北、四川进入尾声,安徽、河南进度过两成,江苏进度过一成,陕西进度近一成。
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,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/4。今年全国夏收冬小麦种植面积3.3亿亩以上,比上年稳中有增。
“中原粮仓”河南采取重点措施,抢抓时机、组织抢收。5月30日,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,专项用于小麦烘干。为确保小麦种植农户收益,省财政厅下发通知,要求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。全省用好现有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,加强省市县联动,发挥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优势,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。“全省上下正以最大力度保障夏粮抢收,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。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说。
安徽省全省加强区域合作,组建了122个应急抢收作业服务队,落实抢收、烘干设备,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。“三夏”期间,安徽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,机收率预计在98.5%以上,力争用10天左右基本完成小麦抢收任务。
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 多地近期降雨密集
我国南方地区近期进入了主汛期。中央气象台预计,1日到4日,陕西南部、四川东部、重庆、贵州北部等地将有持续较强降雨天气,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。而从5月25日以来的一轮降雨天气,对黄淮及其周边地区的三夏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,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造成了农作物的损失,面对这样连绵的雨情,没别的办法,只有一个“抢”字,抢收抢运,把丰收抢到手。
这是中央气象台6月1日发布的“10厘米土壤墒情图”,图中大面积的绿色地区表示: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适宜;而蓝色区域则表示土壤相对湿度“过湿”;黄色和红色地区表示土壤缺墒。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河南、湖北北部西部、陕西南部等地土壤相对湿度“过湿”,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在抢收农作物时可能会遇到农田松软,轮式车辆会遇到车轮陷进土地、影响作业的情况。这里也建议这些地区多组织调集和准备履带式农机,以便于更好更快地抢收抢种。
麦熟一晌,贵在争抢。在夏粮生产一线,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各项工作,党员干部助麦收,专业服务队跨区作战,广大农民全力以赴,齐心协力,为夺取夏粮丰收赢得主动权。
来源: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、人民日报
编辑:高飞
责编:李颖